
如前所述,在香港,我們的人均海鮮消費量在亞洲排名第二,在世界上排名第八[3], ,每天的消費量約為70克[4]。 由於我們的消費量很高,食用質素有保證的海鮮對我們就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增加生產過程的透明度和把生產程序的標準提高。
為什麼可追溯性很重要?
近年來,我們目睹更多有關食品欺詐的新聞[5][6] ,以及國際品牌未能意識到供應鏈中存在的風險等資訊。 這不但能產生負面的社會和環境影響,還影響品牌聲譽,消費者的信任和權利。[7]
全球海鮮的可追溯性是一個重要的行業,而且各種各樣可追溯性的服務和工具也越來越普及。 這包括收割工具(如船舶監控和電子日誌),可追溯性軟件解決方案,盡職調查措施(如基因測試和驗證),可追溯性計劃(如行業貿易組織)和非牟利計劃8]。 除外,水產養殖認證計劃也起了重要作用。 糧食及農業組織表示有30多個方案涵蓋了廣泛的議題。 這些不同的方案由不同的持分者如零售商,水產養殖業,政府和非政府機構推廣 [9]。 在Food Made Good,我們認可三個具有完善可追溯性機制的全球計劃: 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認證, GGN (全球優良農業規範), 最佳水產養殖規範 (全球水產養殖聯盟)。
香港優質養魚場計劃能追溯供應鏈
由於與入口水產品競爭激烈,而且消費者對魚類及海鮮缺乏信心,漁農自然護理署於2005年實施優質養魚場計劃,以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重獲消費者對水產養殖產品的信心。[10]. 去年,漁護署將計劃的認證擴大到更多水產養殖產品,包括蝦,蟹和貝類。 截至2019年,該計劃已認證了122個水產養殖場。[11].
該計劃已在從農場到餐桌的可追溯性機制加入二維碼。 漁護署就已通過質量保證測試的水產養殖產品簽發合格證書(如排除孔雀石綠的存在,藥物殘留限量超標和重金屬不安全的含量)。 這些水產品出售時帶有特定標籤和有獨有的可追溯二維碼,使公眾能追踪購買來源。 通過掃描二維碼,消費者可獲得以下相關信息:
- 產品的原產地;
- 安全測試結果;
- 有關養魚場的信息;和
- 水生養殖物種。
消費者還可輸入標籤上印刷的的8位數字,以通過優質養魚場計劃的網站檢索購買的信息[12]。

圖片:帶有標籤,商標和二維碼的魚類產品 資料來源:hkaffs.org
優質養魚場計劃的二維碼追踪機制讓三個主要持分者受益:
- 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能快速了解他們所購買的水產品的來源;
- 對於生產者,本著充分公開的精神,他們就產品的安全性與消費者建立信任,同時也加強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和關係;和
- 對於分銷商,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件,他們能快速識別產品來源並實施任何必要的補救對策。
使用應用程式獲取有用信息
為了宣傳和推廣優質養魚場計劃的魚類產品,漁護署與魚類統營處合作推出一款應用程式「本地魚菜直送」。 該應用程式可作為一站式本地魚類和蔬菜的訂購平台,消費者只要掃描產品的二維碼就可以獲取更多相關產品的信息。 該應用程式提供有關購買本地經認可的產品的地方,產品優惠以及食譜的資訊。 在下面獲取二維碼。

有哪些可見的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透過增加媒體對供應鏈中法律和社會的風險,政府的要求以及私營部門對可持續性的承諾的關注,我們希望有更大的推動力增加全球海鮮產品可追溯性機制的使用[13]。
例如,台灣引入了以二維碼追溯可持續海鮮產品的機制 - 「水產品生產追溯系統」,讓消費者了解產品的來源。 台灣的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產品上的二維碼來查看有關產品的信息。[14]. 該計劃自2002年開始實施,由政府贊助和由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推動。[15]. 如今,該計劃在22個地區已擁有2086個供應商登記。[16].
你能做什麼?
對於Food Made Good,我們意識到供應鏈中可追溯性和透明性的重要性,這是建立可持續食品體系的重要元素。 我們不斷鼓勵我們的成員(透過我們的審核計劃,資料包和活動)探索這些議題,並與(所有產品的)供應商進行對話,以了解供應鏈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你是否確切知道食材的來源? 在購買之前,食材被運送到哪些地方?誰在供應鏈中工作? 你不但要了解你的主要供應商,在越來越複雜的食品供應系統中,你更需要提出疑問並深入審查供應鏈,這對了解整體情況是十分重要的。
漁護署和優質養魚場計劃為許多餐飲業和消費者提供了優質的解決方案,若你還沒有了解他們,請查閱。
在此下載應用程式
Google play: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easyapps.vmo&hl=en_CA
Apple Store: https://apps.apple.com/hk/app/local-fresh/id781295872?l=en
二維碼:

Google Play

Apple Store
[1] http://www.fao.org/3/ca9229en/online/ca9229en.html
[2] 糧食及農業組織定義為「將漁業資源捕撈控制至低於最大可持續生產量的水平」。
[3] https://www.wwf.org.hk/en/?17760/WWF-Welcomes-the-Government-Updated-Seafood-Policy
[4] https://www.cfs.gov.hk/english/programme/programme_firm/files/FCS_final_report.pdf
[5] https://www.phnompenhpost.com/national/authorities-confiscate-burn-tainted-shrimp
https://phys.org/news/2020-11-seafood-mislabeling-negative-impacts-marine.html
[6]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2019/03/study-finds-seafood-mislabeled-illegal/
[7]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571-018-0826-z
[8]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1750-3841.13743?scrollTo=references
[9] http://www.fao.org/3/a-ai388e.pdf
[10] https://www.afcd.gov.hk/english/fisheries/fish_aqu/fish_aqu_good/fish_aqu_good.html
[11] https://www.afcd.gov.hk/english/publications/fact_sheet/files/202005_EN_Factsheet_Agriculture_and_Fisheries_updated.pdf
[12] https://www.hkaffs.org/en/index2.html
[1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1750-3841.13743?scrollTo=references
[14] http://www.fishqrc.org.tw/
[15] https://taiwantoday臺灣水產品生產追溯.tw/news.php?unit=6&post=9023